news.pharmnet.com.cn2020-02-27米内网字号:放大正常
随着上市医药企业陆续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目前已有21家预计首亏,原因多为商誉减值、资产减值、销售费用等。其中,誉衡药业、亚太药业、圣济堂、吉药控股等7家药企亏损预计超10亿元。资料显示,誉衡药业有超过8万户股东,其中有不少是知名机构。
预计2019年净利润首亏的a股医药企业
统计截至2月20日收盘
7家药企首亏或超10亿
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医药企业中,有21家首亏。其中,誉衡药业、亚太药业、圣济堂、吉药控股等7家预计净利润亏损或超10亿。
誉衡药业: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26亿-24亿元,同比下滑2165.24%-2006.37%。受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地方医保等医药政策的影响,誉衡药业以前年度收购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华拓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华拓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南京万川)、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普德药业)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公司聘请资产评估师对前期收购形成的商誉正在进行减值测试,经初步测算,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5亿-27亿元。
在业绩预告发布后,深交所就业绩未达预期、商誉减值等问题向誉衡药业下发问询函。2月12日,誉衡药业回复表示,上海华拓及南京万川主要产品为磷酸肌酸钠系列,受重点监控目录影响较大,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资产组2019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12%;由于上海华拓及南京万川的折旧摊销、人工成本等固定费用相对较大,因此,经营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2019年1-9月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6.04%。普德药业众多产品中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用长春西汀受重点监控目录和新版医保目录影响明显,但由于普德药业产品种类较多,普德药业资产组2019年1-9月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0.76%。由于医药行业整体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政策实施的不断趋严,包括普德药业在内的仿制药行业利润率将不断降低,因此,公司将下调普德药业未来业绩预期。
亚太药业:2019年10月30日,亚太药业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净利润亏损7.50亿-6.50亿元,同比下滑460.95%-412.82%。2020年1月23日,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21.00亿-15.00亿元,同比下滑1110.66%-821.9%。修正原因是公司失去对上海新高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的控制,公司不再将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形成投资损失。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对年末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拟对存在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非流动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计提减值准备。
圣济堂: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17.00亿元,同比下降954.1%。圣济堂表示,在化工业务方面,受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主导产品尿素、甲醇的平均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同时,公司对“煤头”生产装置及其相关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16.49亿元,导致公司化工业务净利润由盈转亏。在医药业务方面,国家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多个省市实行价格联动政策及公司药品一致性评价进展不如预期,使得公司西药销售数量和价格同比下降;同时,受中药材价格上涨、中药处方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中药销售数量和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公司医药业务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1.5亿元。
吉药控股: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15.05亿-15.00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17亿元。公告显示,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存货损失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11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吉药控股可能上演“蛇吞象”,如果收购完成将成为医药行业***大借壳案例,修正药业借此登陆a股。7月25日,收购修正药业事项因“不具备实施条件,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而终止。此次乌龙事件造成了股价的大幅波动,董事长、总经理孙军,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张亮被证监局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财务总监张忠伟被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2020年2月6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孙军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后仍担任公司董事长。同时,聘任许蔚担任公司总经理,陈斌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商誉减值、计提坏账……引发业绩崩塌?
资料显示,大部分业绩预告首亏的医药企业都是在今年春节前“爆雷”。2019年1月29日晚,报亏的上市公司超过60家,其中,亏损超10亿元的多达16家,它们基本上都是首亏。在2018年同期,没有一家医药企业业绩预告首亏。
然而,上市公司突然业绩“变脸”巨额亏损,一般由三大因素引起,一是商誉大额减值,二是计提坏账,三是项目巨额亏损,而这里面以商誉减值***为普遍。大部分业绩“爆雷”的上市公司都是由于近年疯狂高溢价并购,甚至部分公司还因此大幅下修业绩预告。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上市公司的高额商誉往往会埋下隐患,一旦逐年摊销,业绩会变得很难看,如果通过一次性减值,虽然牺牲当年的业绩,但能换取未来亮眼的业绩。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中国经济网等